最新訂單:
景點類型:
歷史遺跡
景點等級:
AAAAA
景點門票:
50 元
聯系方式:027-88874914
景點地址:武漢市武昌區蛇山西坡特1號
武漢黃鶴樓
門票·開放時間:
50元,年(nian)票60元/人(ren)4月(yue)(yue)1日—10月(yue)(yue)31日7:00—18:30 11月(yue)(yue)1日—3月(yue)(yue)31日7:30—17:30
交通概況:
電車(che)1路(lu)(lu)短途(tu) 漢(han)陽文化宮————黃鶴樓————水果湖 10路(lu)(lu) 武(wu)昌火車(che)站(zhan)→千家街→首義(yi)路(lu)(lu)→黃鶴樓→龜山(shan)→古琴臺→武(wu)勝路(lu)(lu)(新華書店)→航(hang)空路(lu)(lu)→青(qing)年(nian)路(lu)(lu)→機(ji)場河(he)→常青(qing)路(lu)(lu)→漢(han)口(kou)火車(che)站(zhan)
景點簡介:
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后一座“清樓”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數目的象征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文”名遐邇
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游覽勝地。歷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游、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新樓要雄偉多了,5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51.4米,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因此,黃鶴樓不是修復,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
1927年2月,毛澤東考察完湖南農民運動后來到(dao)武昌,寫下(xia)了著名的《菩(pu)薩蠻·登黃鶴(he)樓》:“茫茫九(jiu)派流中(zhong)國(guo),沉(chen)(chen)沉(chen)(chen)一(yi)線空南北(bei)。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da)江。黃鶴(he)知(zhi)何去?剩有游(you)人處(chu)。”
黃鶴樓故址
黃鶴(he)(he)樓(lou)(lou),原(yuan)址(zhi)在(zai)(zai)(zai)(zai)武(wu)昌蛇山(shan)(shan)(shan)黃鶴(he)(he)樓(lou)(lou)磯頭,相傳始建(jian)于公元223年。歷(li)史上黃鶴(he)(he)樓(lou)(lou)屢(lv)建(jian)屢(lv)毀,其最(zui)后的(de)(de)(de)(de)一(yi)次(ci)被毀是1884年。1957年建(jian)長(chang)江大橋武(wu)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he)(he)樓(lou)(lou)舊址(zhi),1981年重建(jian)黃鶴(he)(he)樓(lou)(lou)時,選址(zhi)在(zai)(zai)(zai)(zai)距(ju)舊址(zhi)約1000米的(de)(de)(de)(de)蛇山(shan)(shan)(shan)峰嶺上。武(wu)漢(han)是“百湖之(zhi)市(shi)”,如果把長(chang)江、漢(han)水(shui)(shui)、東(dong)湖、南湖以及星羅棋(qi)布的(de)(de)(de)(de)湖看成是連(lian)綿的(de)(de)(de)(de)水(shui)(shui)域的(de)(de)(de)(de)話,城市(shi)陸地則(ze)是點綴在(zai)(zai)(zai)(zai)水(shui)(shui)面上的(de)(de)(de)(de)浮島,武(wu)漢(han)就(jiu)是一(yi)座漂浮在(zai)(zai)(zai)(zai)水(shui)(shui)上的(de)(de)(de)(de)城市(shi)。在(zai)(zai)(zai)(zai)這(zhe)個壯闊的(de)(de)(de)(de)水(shui)(shui)面上,有一(yi)條中脊顯得格(ge)外突出。從西(xi)向東(dong),依次(ci)分布著(zhu)梅(mei)子(zi)山(shan)(shan)(shan)、龜(gui)山(shan)(shan)(shan)、蛇山(shan)(shan)(shan)、洪山(shan)(shan)(shan)、珞珈山(shan)(shan)(shan)、磨山(shan)(shan)(shan)、喻(yu)家(jia)山(shan)(shan)(shan)等,這(zhe)一(yi)連(lian)串的(de)(de)(de)(de)山(shan)(shan)(shan)脊宛如巨龍(long)臥波,武(wu)漢(han)城區第一(yi)峰喻(yu)家(jia)山(shan)(shan)(shan)是龍(long)頭,在(zai)(zai)(zai)(zai)月湖里躺著(zhu)的(de)(de)(de)(de)梅(mei)子(zi)山(shan)(shan)(shan)則(ze)是龍(long)尾。這(zhe)是武(wu)漢(han)的(de)(de)(de)(de)地理(li)龍(long)脈。黃鶴(he)(he)樓(lou)(lou)恰好位于巨龍(long)的(de)(de)(de)(de)腰上。騎(qi)龍(long)在(zai)(zai)(zai)(zai)天,乘勢(shi)而為,黃鶴(he)(he)樓(lou)(lou)的(de)(de)(de)(de)這(zhe)種選址(zhi)似乎透(tou)露出某種玄機。
神話傳說
據《極恩錄》記載,黃鶴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只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10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云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關于(yu)這則美麗(li)的(de)神(shen)話(hua)故事(shi),歷年有三(san)種不同的(de)說法(fa),第一(yi)種說法(fa)認(ren)為這位仙(xian)人是黃子安,第二(er)種說法(fa)認(ren)為是費祎,第三(san)種說法(fa)沒有仙(xian)人的(de)名字,介紹如下:
一、以為是仙人黃子安:
依《南齊書州郡(jun)志(zhi)》記載(zai):「古代傳說,有(you)仙人(ren)子安(an)嘗乘黃鶴過此,故名(ming)。」指出黃鶴樓(lou)命(ming)名(ming)的由來,是因為曾有(you)一位名(ming)子安(an)的仙人(ren),乘黃鶴經(jing)過此地,所以命(ming)名(ming)為黃鶴樓(lou)。
二、以為是仙人費祎:
依《圖經》的記載說:「昔費祎登仙,嘗駕黃鶴還憩于此,遂以名樓。」認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指費祎尸解為仙后,曾駕著黃鶴回來,并在這棟樓休息,所名為黃鶴樓。
《太平寰宇記(ji)》則說:「蜀(shu)費文(wen)袆登仙,嘗駕黃(huang)鶴憩此。」此指出費祎(yi)(yi)是(shi)(shi)蜀(shu)人,而與前面的(de)費祎(yi)(yi)多了一(yi)個「文(wen)」字(zi),《三國志蜀(shu)傳》中有一(yi)位名叫費祎(yi)(yi)的(de)人,字(zi)文(wen)偉(wei)(wei),尸解為仙的(de)費祎(yi)(yi)、費文(wen)袆,是(shi)(shi)不是(shi)(shi)就是(shi)(shi)這位蜀(shu)人費文(wen)偉(wei)(wei),因不見(jian)其(qi)它(ta)記(ji)載(zai),不得而知(zhi),但是(shi)(shi)因為都是(shi)(shi)神話傳說,年代久遠,記(ji)載(zai)會有一(yi)些出入。
三、只說是一位仙人:
這個傳說的記載比較詳細,出自《報應錄》。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于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巨萬,后先月夜下的黃鶴樓生飄然至,辛氏謝曰,愿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云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過半年,辛先生并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只黃色的鶴在墻上,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墻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養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云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后來,為了紀念道士和黃鶴改稱“黃鶴樓”。
這三則神話,除了說明黃鶴樓命名的由來之外,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為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幫助,成為巨富。
以上當然是神話傳說。三國時在這臨江的山巔建樓,首先還是出于軍事上的需要,但后來逐漸成為文人薈萃,宴客、會友、吟詩、賞景的游覽勝地。歷代的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夏竦、陸游等都曾先后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干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后來李白也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問: 你好,請問護照和簽證我們自己辦理,還是(shi)你們給(gei)辦理?
答: 是我們辦理的哦
問: 請問4月7日(ri)-4月10日(ri)泰國旅(lv)行有團(tuan)嗎?另外護照估(gu)計到4月27日(ri)左右才(cai)能拿到,不知來得(de)及(ji)否?若(ruo)有請附(fu)報價。
答: 有團的,但是(shi)您的護照(zhao)27號(hao)要是(shi)才能下來(lai)4號(hao)-7號(hao)肯定走不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