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xin)訂單:
景點類(lei)型:
自然風景
景(jing)點等(deng)級:
AAAAA
景點門票:
120 元
聯系方(fang)式(shi):0379-65981299
景點(dian)地址: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3公里(中國洛陽龍門橋西一號)
交通概況(kuang):可從洛陽火車站乘81路公交車前往,車程約40分鐘,打的前往35元左右。
河南旅游 龍門石窟
門票·開放時間:
龍門(men)(men)石窟(ku)、白園(白居易(yi)墓(mu))、香山寺(si)三(san)景點(dian)實行一票(piao)(piao)制(zhi),票(piao)(piao)價120元(yuan)(yuan)(yuan)。門(men)(men)票(piao)(piao)為明(ming)信(xin)片式樣,售票(piao)(piao)處對面就有(you)個(ge)(ge)郵筒,可直接(jie)把門(men)(men)票(piao)(piao)撕(si)下(xia),將(jiang)明(ming)信(xin)片郵寄回家收藏(zang)。租一個(ge)(ge)語音導游機聽(ting)介紹的價錢是20元(yuan)(yuan)(yuan),請導游的價錢是50元(yuan)(yuan)(yuan)。開(kai)放(fang)時間:春、夏、秋(qiu)季:上(shang)午(wu)7:00-下(xia)午(wu)6:30 冬季:上(shang)午(wu)7:30-下(xia)午(wu)5:30 每年4月1日——10月10日 夜游龍門(men)(men) 晚上(shang)6:30——10:00 ,晚上(shang)9:00停止售票(piao)(piao)。
交通概況:
可(ke)從洛陽火車(che)(che)(che)(che)站乘81路公交車(che)(che)(che)(che)前往(wang),車(che)(che)(che)(che)程約40分鐘(zhong),打的(de)(de)(de)前往(wang)35元左右。還有(you)(you)(you)從市區其他(ta)地方(fang)坐53和(he)60路也可(ke)以到達(da)。 龍(long)門(men)(men)石(shi)窟與(yu)少林(lin)寺(si)之間也有(you)(you)(you)對開的(de)(de)(de)班車(che)(che)(che)(che), 龍(long)門(men)(men)→少林(lin):票(piao)(piao)價130,最(zui)(zui)(zui)早(zao)(zao)上午10點(dian)發車(che)(che)(che)(che),最(zui)(zui)(zui)晚(wan)(wan)14:30 少林(lin)→龍(long)門(men)(men):票(piao)(piao)價110,最(zui)(zui)(zui)早(zao)(zao)11:30發車(che)(che)(che)(che),最(zui)(zui)(zui)晚(wan)(wan)下午4點(dian)。票(piao)(piao)價包(bao)含門(men)(men)票(piao)(piao)、車(che)(che)(che)(che)費、導(dao)游服務費,每天四班。 提示: 1、龍(long)門(men)(men)景區停(ting)(ting)車(che)(che)(che)(che)場距(ju)離景區大門(men)(men),東山和(he)西山景點(dian)之間都還有(you)(you)(you)點(dian)距(ju)離,建議買龍(long)門(men)(men)電瓶車(che)(che)(che)(che)通(tong)票(piao)(piao)10元。 2、在停(ting)(ting)車(che)(che)(che)(che)場下車(che)(che)(che)(che)后會(hui)有(you)(you)(you)附近的(de)(de)(de)攤(tan)販要(yao)你上他(ta)們(men)的(de)(de)(de)車(che)(che)(che)(che)去(qu)龍(long)門(men)(men)石(shi)窟的(de)(de)(de)門(men)(men)口(kou),切不要(yao)聽信,會(hui)被他(ta)們(men)拉去(qu)其他(ta)地方(fang)。
景點簡介:
龍門石窟(ku)與山(shan)西(xi)云岡(gang)石窟(ku)、敦煌(huang)莫高窟(ku)和天水(shui)麥積山(shan)石窟(ku)并稱(cheng)中國四大石窟(ku)。
它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么不在這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后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余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里失去了云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愿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